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首页 齐鲁警心 正文

请不要对别人飚狠话——拒绝语言暴力

作者:杨云云时间:2018-10-19点击数:

人是语言化的动物,这意味着,语言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。人的价值感、个性特征,以及诸多的心理伤害,很多时候就是在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。语言是把双刃剑,它既像美丽的音符,甜蜜的糖果,沁入心扉;但也像把锋利的匕首,片刻便可刺入身体最深处,虽然没在身体表面留下伤痕,却可以在心底那柔软处割下永难愈合的伤口。

心理学中,有个概念叫“语言暴力”。语言暴力,就是使用谩骂、诋毁、蔑视、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,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,属精神伤害的范畴。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。

心理学家曾经调查显示:语言暴力现象在任何一个国度都是非常常见的,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个人遭受过语言暴力,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,轻者患有社交障碍,重者有杀人和自杀行为。

阮玲玉的遗书里曾写道:“我一死何足惜,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。”人言可畏,可畏在于你只是动了动嘴皮子,就能往他人心上扎一刀。

对你来说不痛不痒、丝毫不在乎,而他人却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痊愈。一张嘴的杀伤力堪比核武器,你永远也无法估量你的一句恶语会给别人带来多少伤害。那些逞一时之快说出的恶毒的话,却都是插进别人心里的刀,造成的伤害,很可能一辈子都难以被抚平。

语言暴力涉及的“重灾区”有哪些呢?常见的语言暴力有校园语言暴力、同伴语言暴力、家庭语言暴力、网络语言暴力等。

校园中的语言暴力

近年来,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,但采用讽刺、挖苦、揭短、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“心理惩罚”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。自己或者自己的同学在班上被老师当众责骂,骂得很难听,什么人渣、造粪机、笨蛋之类的话都能被说出口!这就是校园语言暴力现象。很多调查结果显示,校园语言暴力对学生,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伤害特别大,甚至超过了体罚。从表面上看,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,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,这种伤害可能是短暂的,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、内在的,也是不易忘记的,不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,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摧残学生心理健康,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,丧失生活勇气,引发厌学、逃学、违法犯罪、自杀等严重恶果。用一句话说,语言暴力就是一种精神伤害,而这种伤害造成的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,让人不得不深思。

同伴语言暴力

同伴暴力也是青少年所受的语言暴力之一。同学之间,给别人起绰号、公开别人隐私、讽刺挖苦他人、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等,都是同伴语言暴力。同伴之间的语言暴力,主要和教育的缺失有关。施暴的孩子不懂事,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施暴,也不知道会给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,只是想到什么就直白地说了出来,没有顾忌对方的感受。当然,也有些孩子可能是故意的,就是要用他人的缺点来打击、嘲笑对方。施暴者和被施暴者都是受害者,施暴者可能会养成很强攻击性,不利于人格的养成,往往不讨别人喜欢,会被孤立起来,而被施暴者受到精神上的伤害要么变得自卑懦弱、内向,要么容易冲动报复,犯下大错。

对妇女语言暴力也是相当严重的现象,其中有社会对女性的语言暴力、家庭语言暴力。在社会针对妇女的语言暴力现象中,“他妈的”、“死三八”、“最毒妇人心”等对女性的人格进行侮辱的语言屡屡出现。男女虽然名义上平等了,但是女性实际上还是弱势群体,遭到不平等的对待。在职场上,女性也较易受到不同的语言暴力;在各种媒介中,女性也是有意无意被暴力的对象。

家庭语言暴力

家庭暴力的话题也屡见不鲜。家庭暴力分为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。语言暴力的伤害并不亚于肢体暴力,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妇女是家庭语言暴力的受害者,长期处在一个充斥着语言暴力的环境里,严重影响到了妇女心理等诸方面的健康发展。语言暴力对妇女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,家庭中也缺乏必要的沟通,同时“冷战”现象频繁,也严重影响到了和谐家庭的构建,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家庭中其他人。由于冷暴力既不见血也不见伤,是典型的隐性暴力,因此很容易被当事人用“我们在闹别扭”一语带过,而忽视了它对自己的身心所产生的巨大伤害。事实上,研究显示,在出问题的婚姻当中,冷漠不语比大吵大闹对婚姻的伤害更大,更容易导致婚姻破裂。

网络语言暴力

网络语言暴力专指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以语言为媒介、对特定对象的辱骂攻击行为。网络让言语自由成为可能,甚至不用担心对自己的言语负责,这就给了一些网名语言暴力的机会和空间。一些网名在网上发表一些恶语相向的文字,表达自己的愤怒或者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暴力心理。这些语言文字刻薄、恶毒甚至残忍,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,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,恶意诋毁,更将这种讨伐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,对事件当事人进行“人肉搜索”,将其真实身份、姓名、照片、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,然后导致线上甚至线下更加激烈的辱骂和攻击。这些网络语言暴力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,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、学习和生活秩序,更污染了整个网络舆论环境。由于网民的从众心理及个人好奇心很容易产生不理智的暴力冲动,恶意评价、言论过激、辱骂别人、窥探别人的隐私、传播流言蜚语,再加上网络法制的不健全,纵容了这些暴力现象。

Copyright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 山东警察学院·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