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投射、隐喻、象征
绘画与投射并言会得出怎样的测试效果?二者之间以什么为桥梁达成测试呢?
所谓投射,就是个体把自己的思想、态度、动机、性格、欲望、情绪等内隐元素,不由自主的投放到外界事物或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反应。也即此人在别的事物或者别人身上,看到其实是属于自己的某些特点。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,辛弃疾对青山的揣度,就是投射。日常生活中,五十步笑百步,情人眼里出西施,就是投射。
弄懂投射的含义,对理解心理画很重要,因为绘画本身就是投射。画作与对画的解析,这两个部分构成了心理投射技术。投射技术是一种用于分析、推断个体心理特征、人格结构、动机态度的方法。通过对绘画的分析,可以揭示作画者最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,以及个体独具的某些特质,揭示无意识心理状态,以期更好的理解自己与他人。
生活中,有些人自认为非常了解自己,但有时又会做一些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事情。真正深入剖析,会发现对自己的了解并非如自己认为的那般准确。为了更好的理解投射,我们一起做一个测试,审视一下自己对自己理解的深度与准确度。
首先,请您准备好纸笔;然后,请看下面的故事,每看到一个出场的人物时,请将代表这个人物的英文字母在纸上记好。
男人B,要与其未婚妻L结婚,两人却被一条大河分隔两岸,B必须借船过河才能结婚,于是他开始四处找船。
女子M刚好有船,B前去找M借船。M看到B后,爱上了他,她说我爱上你了,你爱我吗?B诚实回答对不起,我有未婚妻,我不能爱你。M因此无论如何不肯借船给B,理由是我爱你,你不爱我,这不公平,我不会借船给你的。遭到拒绝后,B非常沮丧。
沮丧之余,B继续找船,又遇见一位女子S有船。S说我可以借给你,但有一个条件,我很喜欢你,你喜不喜欢我无所谓,你必须陪我一晚上,不然我不可能借船给你的。M听后非常为难,M不借给他船,S如果再不借,他就无法过河,与未婚妻L结婚了,因为此地仅有这两条船。为了彼岸的未婚妻,B不得不同意了S的要求。次日,S遵守诺言,借船给B。
B过河之后,见到未婚妻L。他一直心事重重,考虑良久,终于把借船的经过向L合盘托出。L听后伤心欲绝,与B分手,因为她认为B不忠,不能原谅。
B失恋了,深受打击。一段时间后,B的生活里又出现了女子F,两人开始恋爱。但之前的事情,一直让B耿耿于怀,F问B是否有心事,B一五一十把他和前三位女子M、S、L之间的故事讲了一遍。F听后说,这些都是你以前的事情,我不会介意的,只要以后我们好好生活就可以了。
这就是故事内容。看完故事后,请您按照自己对这4女1男的喜好程度,给这5个人排列次序,标准是您认为这5个人中,谁最好?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、第五? 在排序的时候,请谨记:第一,凭直觉,一定不要想的太复杂;第二,以自己的标准为准则,自己认为谁做的最好,最喜欢谁,谁就排在前面。
排好名次后,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字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:
B——责任Obligation
M——金钱Money
S——性Sex
L——Love
F——Family
根据自己的排序,思考一下与平时自己对责任、金钱、性、爱情、家庭的理解是否吻合?因为在这个故事里,每个人所代表的含义不同,我们喜欢哪个人,就表示在生活当中,更看重哪些东西。在选择排序时,就已经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态度、价值观,投射到了我们所选择的答案所代表的内容中去了。越排在前边就表示我们越看重,这个东西对自己越重要。这个测试,从我们所投射的潜意识当中,告诉我们自己最在意什么。
理解了投射的含义,那么透过投射是如何达成测试目的的?也即我们如何理解绘画,这就需要了解隐喻与象征的概念。
隐喻,有语言隐喻和视觉隐喻,需要运用想象来唤起所描述的特定对象以外的某种观念或情绪。如压力山大,就是言语隐喻。一根线条,可能被人感觉为“紧张”,一个图案可能是“凄凉”的。这就是视觉隐喻。心理画中,常常以隐喻的方式画出幽微的心思。
象征,是通过把一样东西,比如物体、观点或感受与其他东西联系起来去表达这样东西。象征有不确定性,可能是私人性的也可能是公共性的表达。比如,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,既可能是他本人品行的象征,也可能是民族品行的象征,要放到具体环境中理解。
理解了投射、隐喻和象征,就能够从基本层面读懂画作的含义,更好的把握作画者的心理状态,以达到测试的目的。
二、绘画投射测试及其效用
综上,所谓心理画,就是指在训练有素的咨询师或相关人士陪伴下,让心理疾病、心理创伤、生存挑战,以及寻求自我发展的个体,通过绘画,进行自我表达和投射。所谓训练有素,是指对绘画技术的使用,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、学习、训练,掌握绘画技术基本要素之后,才可以运用。
心理画,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图画创作过程,另一部分是画作本身,既可以反映作画者当下的状态,亦可反映出潜意识的内容,这两部分构成整个心理画的形态。创作心理画的过程中,个体边画边引发许多思考,籍此增加对自己、对他人的理解与认识,学会应对压力和创伤经历,提升认知能力。对其内在的感受和人生体验做出象征性的表达,为作画者提供一种解决自己内在冲突和紧张,与自己达成和解,或者找到象征性解决方法的手段,最终完成内在整合。同时还能享受到绘画所带来的深度觉察,及与其后重建适宜生活态度的乐趣。这是画心理画的目的与大致的效用。
画心理画,不需要具备专业的绘画经验或技巧,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绘画培训者,亦可以运用。因为人类绘画是早于文字出现的;日常中,涂鸦是儿童非常重要的宣泄方式。所以不需要具备绘画的专业技能就可以画,没有局限。画出来的作品,尤其是没有绘画技巧的人的作品,可能要经历一个从粗糙到复杂、到精细的表达过程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作画者对自己的认识就会加深,随着认识的逐渐加深,就会渐渐的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比如,有一位作画者,最初画的画,非常粗糙潦草,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。就画与其讨论,发现对环境中某些突发事情,他常表现的没有耐心,在情绪控制方面,有一些偏颇之处,只要环境不如己意,就会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,导致有时不能很好的驾驭情绪,而沦为情绪的奴隶,制约了他职业上更好的发展。
由一幅画,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触及到比较深层的问题,如果不借助画,可能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对其问题有所把握。几次之后让他再画自画像,彼时画出来的人物,他本人自律的、有能力的、有力量的那一面,就呈现出来了。
其后,继续交流的过程当中,他意识到自己草率状态下是前边的样子,相对深思熟虑状态下是后边的样子,他自然而然就有一个判断,更希望自己是哪个状态?哪个状态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会带来更大助益?他毫不迟疑认定第二个状态。在今后又要控住不住情绪,又要去做情绪的奴隶时,就提醒自己想一想第一幅画和第二幅画的差别。如果当时脑海当中能有这样的一个闪现的话,可能很多时候就会合理的处理事情了,也就能够获得比较的满意的结果。这就是心理画带来的直观的启发。
画心理画,需要一个安全、从容、支持性的环境。从专业的心理咨询角度而言,从容、安全、支持性的环境,是指咨访双方在咨询室里建立起比较牢固的咨询关系。这个关系,会带来一种支持性的心境鱼氛围,通过个人的努力,咨询师的帮助,最终达到来访者自我成长的目的。
在日常生活非咨询情境下,亲子关系是绝大多数人都可能会遇到的一种关系,亲子关系中,父母和子女的沟通非常之重要。如何进行比较有效的互动与沟通?绘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。
首先,父母或者老师,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投射技术的规则,知道大致怎样理解画作。然后通过心理画,比较准确的把握孩子的内心以及当下状态,在此基础上,帮助孩子处理一些困惑和烦恼,移除障碍,帮助孩子更稳妥的生活与学习。这同样需要在家里或教室里,营造一个安全、从容的支持性环境,在这种环境中,作画者就会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,尤其是困惑的、不明晰的部分。通过绘画,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、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的实质,促成当前问题的改善,并在人生质量方面做出积极持久的变化。
三、绘画投射测试的理论来源
在心理画发展过程中,与两位理论家的理论关系密切。
弗洛伊德曾跨越时空,给达芬奇做过心理传记。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画家,全才人物。这个心理传记重要依据之一,就是达芬奇的画作。弗洛伊德分析的非常精彩,提出一些非常有创举的见解。
弗洛伊德认为人受文化与禁忌的制约,个体生活中许多方面不允许直接表达。但越是被禁忌的内心诉求,反而越会强烈的寻求表达,不能被直接表达,就会顽强的以间接的形式做表达。因此,有一些心理能量比较弱的人,就有可能形成心理症状。
也有少数幸运的人,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来表达,比如画家以绘画表达自己。绘画是纯个体行为,但在观看画作过程中,观者会产生深深的共鸣,觉得画家画出了自己一直想说,却说不清楚的心思,会觉得消弭了隔阂与孤独,这就是艺术对人类心灵的救赎作用。
弗洛伊德认为,生活中,人们理性的一面,胜过表达性、直觉性和想象的那面,如男性爱哭就会被批评为软弱;久之人会很压抑,甚至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感觉与感受是怎样的了。
弗洛伊德发现人的本能中很多禁忌的、不允许直接表达的情感,在艺术家的创作中,本能与现实之间,借助于艺术的形式出现奇特的和谐。这给弗洛伊德带来诸多启示。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是一群对现实感到厌烦的人,厌世却又不愿意、不甘心放弃自己的作为第一需要的本能的满足。所以,艺术家允许自己的欲望充分活跃于自己的幻想之中,这使得艺术家从幻想世界,找到了连接现实的道路。这条道路,就是利用他们的艺术才能,把自己的想象力,以新的形式塑造成现实。弗洛伊德认为,画画就是画家们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手段。而普通人更多可能就是用压抑的方式,来对待自己的本能。
在给来访者释梦过程中,弗洛伊德很遗憾的说,有些梦境,单凭讲失掉了很大一部分精彩的画面,如果能画出来,可能梦就会更丰富、更直观,对当事人的了解也就能更全面。在释梦过程中,也有来访者告诉弗洛伊德,我说不出来,但是我能画出来。弗洛伊德认为,绘画是艺术家对自己神经质的冲突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,是把内心深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意象,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。他的这些理论,对后来发展绘画表达性艺术这种手段,是有非常大的启迪作用的。
第二位理论家是荣格。如果说弗洛伊德还只是停留在对绘画观察和想象的状态,荣格是直接的实践者。荣格和弗洛伊德在学术上决裂后,陷入了长达七年的低谷状态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把自己的梦境和幻想,先是用文字记录,然后再用绘画来呈现。基于自己的切身经历,荣格提出来自己的见解,通过图像,人类的体验和心理生活的最基本方面才得以表达。他认为,作画者与自己的问题之间,意识和潜意识之间,画起到了桥梁调节的作用。
绘画给作画者提供了一个使问题外化的机会,由此确立自己和困难之间的肉眼可见的心理距离。通过绘画,原本难以操控的混乱的思想和感受,被赋予了直观的形式,以画定格。因此,荣格认为绘画是通向心理觉察的重要途径。他自己常常鼓励其来访者画画,把来访者所画的画作为分析的一部分。
四、绘画投射测试与年龄阶段的关联
绘画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,是可促进有效叙述。怎样使用绘画在日常中促进有效叙述呢?首先要创造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。在这个环境里,确保能够静心。可以用深呼吸的方法,一呼一吸、一呼一吸、缓缓的、慢慢的、深深的、轻轻的呼气、吸气。达到平衡之后,再进行沟通,开始画画。
在画的过程中,作画者有可能会说,我不知道怎么画;或者说我应当怎么画。每当面临这样的提问时,都要很诚恳很温和很坚定的告诉对方,请根据你的理解来画,请你自己做决定,尤其强调请你自己做决定。一段时间后,会发现当事人终于渐渐学会自己做决定了。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在起作用。
画画,可以让人们和自己的问题之间隔开一点距离,一定不要小看这个距离,往往就是这一点距离,让来访者有机会从客观角度,重新审视自己以及自己的困扰。很多时候人会修饰自己的言语,这个说多点那个少说点,会遮蔽掉诸多内容。借助绘画,去引出来很多之前隐蔽的内容,就能够让咨询走向深入;如果是非咨询情境,可以让关系走向深入。
在此过程中,不需要过多的语言,就是默默的陪伴。在这个陪伴过程中,当事人的变化就会在一次一次的画画当中,缓缓地显现。
掌握绘画投射技术,需要有比较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与对人性的把握,才能更好的理解画作。在此,简介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绘画特点。如此,不仅可以比较到位的理解儿童画作,在面对成人作品时,也可以读出其中所透露出来的心理年龄,考察有无心理停滞状况,以更好的理解帮助当事人。
在什么年龄段,儿童可能出现画画的动作?12个月到18个月之间,个体之间会有差异。12个月之后,随着蹒跚学步,活动范围增大,孩子就有握笔的机会,此时不会写字,但会随手涂鸦,画出潦草线条,没有实质性含义。
2到3岁的儿童,能够画简单的形状,没有计划和目的的使用色彩,色彩和画的内容之间没有关联。也可能会画人,只是画出来的人像蝌蚪,没有人样子。此阶段,图案有了初步的辨识度。
3岁儿童,开始会画圆圈;四岁会画方框。这个阶段图像仍然是静止而非动态的。4岁孩子,主要是直觉思维。
5岁时,孩子会画三角形,图像开始有动态特征。6-7岁会画菱形,绘画中开始充满信息,通过画甚至能看出孩子的家庭关系、伙伴关系、内心的喜怒哀乐;会表现出整合的图像。解读画会发现,孩子希望自己能与父母形象相符。说明孩子以父母为榜样,开始学习规则,学习自律的成长。
6-7岁到11-12岁,绘画中开始体现色彩和图案间的关系,不会再画粉红的大象蓝色的狗狗了,多是画生活中实存的对象,说明开始懂得更多规则,有自己的思考,有逻辑了。这个阶段的绘画内容,开始延伸到家庭之外的空间,生活领域更广阔,标志着儿童认知日渐成熟。如果此阶段儿童的画,没有呈现和心理年龄相适应的内容,是要有所追究的,如果发现问题,需要及早干预。
11-12岁以后,进入青春期的绘画会表现出对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探索,在画中关注与展现出更多的细节,比如会仔细地描画服饰、发饰、人物的表情。个体更加强调自我,开始对周围的一切提出质疑,更多的思考“我是谁”的问题,“我是谁”这个问题解决的充分或是不够充分,直接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。
此阶段的绘画,开始呈现出描绘三维空间的能力,展现出更丰富的内心世界,作画者以此来梳理自己日益复杂的思维,以求获得心理的平衡化。
通过绘画作品,发现有的个体的发展有延缓或者滞后的情况。这种延缓,并非必然意味着智能不足,或一定存在广泛性发展障碍的情况。但遵循此线索,及早甄别,若有问题,能够及时进行处理,预后可能会更理想一些。除此之外,也可能意味着在人生每一个发展阶段,都会面临发展的矛盾或者内在外在的冲突,告诉人们,人生中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;既然不可避免,找到矛盾与冲突的解决之道就非常关键。如果没有解决之道,个体的心理发展真的就会出现停滞,个体就有可能没有能力、没有技能在未来的环境中顺利前行,未来的发展之路,很可能就会遇到阻碍。
在这个过程中,比较直观的一个方法就是心理画。心理画是一个很有效的实用工具,也是我们日常减压、觉察以及整合自我内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。